建筑企業資質作為介入市場“通行證”,及時篩出不合格企業是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有力推進手段。經過資質街小編統計,2017年前三季度,共有65家企業被住建部實名通報。
2017年8月:住建部通報2家企業在資質申報中存在業績弄虛作假行為;
2017年7月:住建部通報8家企業在資質申報中存在業績弄虛作假行為;
2017年6月:住建部通報27家企業在資質申報中存在業績弄虛作假行為;
2017年5月:住建部通報9家企業在資質申報中存在業績弄虛作假行為;
2017年4月:住建部通報9家企業在資質申報中存在業績弄虛作假行為;
2017年2月:住建部通報7家企業在資質申報中存在業績弄虛作假行為;
2017年1月:住建部通報3家企業在資質申報中存在業績弄虛作假行為;
住建部對這些企業進行了實名通報,資質申請也被拒絕,并將其不良行為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予以公布。并從通報印發之日起1年內不受理下述企業該項行政許可申請。
住建部2017年前三季度通報名單
一、為什么建筑企業在申請資質時,都在業績材料上弄虛作假呢?
在2016年10月,住建部發布《關于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》,通知明確,除各類別最低等級資質外,取消關于注冊建造師等的指標考核。取消注冊建造師等人員的指標考核后,工程業績就成為資質標準三項硬性指標中(企業資產、技術負責人、工程業績)份量較重的一項。
另外,通知還明確:“對申請建筑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、一級資質的企業,未進入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發布平臺的企業業績,不作為有效業績認定”。所以這也導致部分建筑企業為追求資質,不惜去弄虛作假搞一些虛假業績材料。
二、針對業績造假現象住建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?
為做好建筑業企業資質審查工作,去年10月,住建部還發布了《關于開展建筑業企業資質申報業績核查的通知》,對2016年11月1日前申請建筑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、一級資質的企業開展業績核查。(詳情鏈接:《住建部重拳清資質,一大波建筑同仁哭暈在廁所》)。
2016年12月30日,住建部市場監管司印發了《關于開展建筑業企業資質申報業績核查工作的補充通知》,增加了對外省企業(含央企)在本地區申報的業績核查。核查內容:申報項目是否真實;填報的開竣工時間、中標價及主要技術指標是否與實際一致。
同時,《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2017年工作要點》明確提出,以后將重點考核企業信譽和業績等指標。
三、在企業業績中,哪些方面容易出問題呢?
資質街根據近2年住建部公布的案例,將業績審查的“雷區”總結如下:
1、不能認定為企業業績的工程
2、設計、圖紙問題
3、合同、文件問題
4、項目負責人問題
5、人員、設備問題